今年以来,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全州各级各部门按照中央“六稳”工作要求,积极建立完善部门联系、银企对接等机制,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作为,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创新产品,2020年一季度,全州工业企业信贷累计投放72.07亿元,同比增长10.82%。
一、2020年一季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工业的贷款投放情况
1-3月,州内各商业银行重点支持州内工业企业67户,落实流动资金贷款17.34亿元,同比增加10.80%。其中:州农行21户,发放贷款4.23亿元,同比增加29.75%;州工行6户,发放贷款1.28亿元,同比下降22.42%;州建行7户,发放贷款0.65亿元,同比增加41.30%;州中行3户,发放贷款2.25亿元,同比下降18.16%;州商业银行9户,发放贷款2.68亿元,同比下降17.79%;凉山州农商行9户,发放贷款0.77亿元,同比下降31.86%;金信村镇银行4户,发放贷款0.54亿元,同比增长167.5%;邮储银行3户,发放贷款2.46亿元,同比增加132.08%;天府银行1户,发放贷款0.08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浙商银行1户,发放贷款0.02亿元,同比下降95.45%;农发行7户,发放贷款2.38亿元,去年同期未发放。今年一季度成都农商行、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和浦发银行未向工业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截至3月末,全州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余额92.19亿元,同比减少9.07%。
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工业贷款的投向情况
(一)投向规上企业及重点企业情况:2020年一季度州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工业企业67户,合计发放贷款17.34亿元,同比增加10.80%,其中3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获得贷款支持,发放贷款资金14.56亿元,同比增加21.33%。全州40户重点企业中有10户企业获得贷款8.31亿元,同比增长6.26%,占全州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总额的47.92%。
(二)投向“4+1”产业情况:今年一季度,清洁能源产业获得贷款资金5.72亿元,同比增加173.68%,占贷款发放总额的32.99%;战略资源产业获得贷款资金6.27亿元,同比减少38.83%,占贷款发放总额的36.16%;药品食品产业获得贷款资金1.07亿元,同比增加970%,占贷款发放总额的6.17%;装备制造产业获得贷款资金0.2亿元,去年同期未获得贷款,占贷款发放总额的1.15%;其它行业获得贷款资金4.08亿元,同比增加40.19%,占贷款发放总额的23.53%。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投向全州产业结构看,战略资源产业贷款发放额占比虽然仍旧最高,但受有色等州内主要矿产品价格回落的影响,各银行风险门槛提高,对资源型工业企业信心不足,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清洁能源等产业则呈现回暖趋势,各银行逐步加大了贷款资金支持力度。
(三)投向各县市情况:全州17个县市中有14个县市获得贷款支持,其中:盐源获得贷款资金4.51亿元,占贷款发放总额的26%;冕宁获得贷款资金3.76亿元,占贷款发放总额的21.68%;西昌获得贷款资金3.69亿元,占贷款发放总额的21.28%;宁南获得贷款资金2.16亿元,占贷款发放总额的12.45%;布拖获得贷款资金1.09亿元,占贷款发放总额的6.28%;德昌获得贷款资金0.66亿元,占贷款发放总额的3.81%;会东获得贷款资金0.5亿元,占贷款发放总额的2.88%;会理获得贷款资金0.23亿元,占贷款发放总额的1.33%。昭觉、喜德、普格、雷波、美姑、金阳6县共获得贷款资金0.74亿元,占贷款发放总额的4.29%。木里、越西、甘洛3县工业企业一季度未获得贷款支持。
为进一步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和复产复工,切实缓解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矛盾,各县市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出台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企业融资的指导,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平台的作用,创新推动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积极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强化协调服务。各工业企业要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做到诚信经营,营造良好的银企信息对称机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针对我州资源型工业产业特点和企业实际困难,树立合作发展的理念,争取上级银行的支持,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到不抽贷、不压贷、不惜贷,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迫切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全州工业经济平稳增长。